三十儿晚上,家宝先把老许和聪聪接到医院,回头又要去丈母娘家,临出门儿的时候,高玉好追出门口嘱咐道:“我妈和双儿要是不愿意来,千万别强求,这些年,我真是让她们煞风景煞怕了!”
家宝点点头:“没准儿今年改了心气儿呢。”
家宝进门儿的时候,姜双儿正帮着她姥儿分头往几个饭盒里分装着热气腾腾的饭菜,见家宝进来,高宝针高兴地说道:“还知道来接我们娘俩儿!”
家宝瞅着丈母娘的脸色:“这么说,您是跟我们不谋而合了?”
高宝针叹口气:“几十年了,参儿不见辰儿,辰儿不见参儿,今儿我去医院,是冲我闺女去的,不是冲他们两口子去的。”
家宝笑道:“甭管冲谁,只要看在一个人儿的面儿上,就打不起来,今年咱该一起过个太平团圆年了。”
给金贵儿穿戴齐整后,家丽问闺女:“跟马肥说好了吗?”
石静说:“说好了,他已经押着他爸妈,到他爷家过年去了!”
家丽点点头:“马老大这两口子,只有让儿子来管教他们才行!咱们走吧。”
一看要出门儿,石金贵又抱起了那一箱子冥币,家丽从他手里接过“钱箱子”,当着他的面儿,把箱子锁进了柜里,然后把钥匙郑重其事地放进金贵的贴身衣袋儿里,伏在金贵的耳边小声说道:“随身带这么多钱,容易让人盯上,锁在保险柜里才最安全。你可以多带着点儿报纸出门儿,吃饭咱也不能误了国家大事,是不是!”
病房里,三张大方桌拼在一起,都摆不下各家带来的饭菜,有些饭菜只好先放在一边打替补了,满屋的饭菜香覆盖了医院里的酒精味,张静和李优还在灯管上横七竖八地拉上了好多串儿花花绿绿的剪纸,给素描画一样的病房点染上了家的味道和颜色。
大家闪开吴大爱床头的位置,请五位家长坐在主座上,姜大妈笑道:“咱们几个老的,今儿就摆一回谱,让小辈儿们孝敬咱一回!”
姚春连笑道:“美中不足,就差景秀一个人儿,非得赶在这个时候出国进修,外国人就不过年哪!”
大家嘻嘻哈哈地说,外国的圣诞节,就相当于中国的大年。家华伸手在桌子底下握了握家凤和李优的手。
家宝岔开话头,他起身向着长辈们抱拳笑道:“各位前辈,老话儿说,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,您几位长辈,就是我们小辈儿人的家中宝。
这顿年夜饭,是咱的家宴,几位老当家的,一定要给我们这些小辈儿人讲上几句家训,按年龄,原老师比我妈小半岁,可他老人家远道而来,就先请原老师发言,您几位没意见吧。”
大家齐声说好,原老师高兴地双颊发红,他端起酒杯笑道:“家宝缩(说)得蛮好-----‘家宴’,这一句话,让我从头到脚听得热乎乎的。有句司(诗)缩得好------‘子顺亲慈有馀乐,自然福至由家和’,说白了,就是家和万四(事)兴!可四(是),家和不四(是)家家都能做到哒,这很考验人的风格和胸怀,四四(事实)证明,咱仄(这)一家人做到了,仄(这)一杯酒,我敬在座的组(诸)位:家和家常在,德宽得永年哪!”
姜大妈端起桌上的酒杯,非常激动:“平时孩子们不让我沾酒,今儿这个日子,我得破例喝一杯。他原叔说‘家和万事兴’,这话我是举双手赞成,我常和孩子们念叨的那句老话儿‘兄弟同心,黄土变金’,也是这个意思。话不论粗细,在理就行,你们要真想让我这老婆子立下条儿传世的家规,我就说一条-----不能骨肉相残!只要你们能牢记这一条儿,这个家就败不了。”
李优给她奶奶倒了一杯果汁儿:“奶,医生可说了,您也不能沾酒。”
姚春连笑着点头道:“我听我孙女儿的,拿糖水代酒吧,我年轻时候儿,把人命想得过于粗浅,就觉着人这一辈子,就是吃穿二字。是老天厚待了李家,让景秀遇上了家凤,让李家老小都跟着她长了德行,我还能说什么呢,我除了知足还是知足,我们李家沾了家凤的福气,这杯水酒,我敬我儿媳妇儿!”
家凤急忙站起身,笑道:“妈,您这不是折我的寿嘛,命里注定了咱们就是一家人,您用不着说这两家话。”
老许端着酒杯的手晃得厉害,高玉好担心地瞅着他爸:“您能沾酒吗?”
听他姐这么说,聪聪把嘴凑到他爸的酒杯上,替他抿了一口儿。
老许说:“孩子们把咱们这些老家伙当成家中宝,这是他们的一颗孝心。可是,孝子的担子重啊,天长日久的话,谁也撑不住。我打算尽我所能,给他们减点儿负担,我和老吴把家底打扫一下,还能凑出六七万,我们俩想帮他们开一家儿养老院,顺便把咱们这些老的也一起养了,这就如同羊倌儿把自个儿家的羊,偷着放进生产队的羊群里一样。我看今儿这场面,就是将来养老院的一个样板儿,我觉着这样儿挺好,不知大家伙儿是什么意见。”
姜大妈连连点头:“我看行,以前孩子们还真提过这事儿,我以为他们就是逗闷子,没想到,事儿抬脚儿就到眼前儿了!我没意见,趁我们现在能动,还能给她们搭把手儿,等以后动不了啦,就踏踏实实地住在养老院里了。他姥儿,您是什么意见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姜县人家请大家收藏:(m.tutuxs.com)姜县人家图图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